2020年5月,我的朋友圈被一条名为《奔涌吧,正义!》的演讲视频刷屏了,视频里老戏骨杨立新通过铿锵有力的话语,讲述了人民检察官的模样。也正是因为这个视频,我对刑事检察官心生憧憬,毅然选择从民商方向转至刑检方向,穿上了向往的“检察蓝”。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实践,对于演讲中的内容,也有了更深的感触。
“背诵一个法条,可能只需要几分钟,阅读一本书籍,也许只需要一个下午,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检察官,至少需要10000个小时,甚至一生。”这是演讲中最催人奋进的一段话,这不仅是现实的写照,更是对每一位“新人”的督促。
每一位优秀的检察官都需要靠“努力”来成就。在检察系统里,没有所谓的非凡天赋,有的只是“一万小时定律”。入职虽然不久,但我所在的第二检察部一直在开展“周周学”活动,每周四晚上轮流选取课题,部门全体检察人员一同研读法条、司法解释、指导案例等业务干货。院内也定期举办小课堂,如对起诉书撰写质量进行培训,提升业务技能,增强办案质效。休息的时间虽然少了,但是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,我的业务能力逐步获得了提升,感觉离梦想愈发近了。
“生活,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,没有所谓的英雄主义,只有看得见的公平正义。法不能向不法让步,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,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。”这是演讲中最令我慷慨激昂的一段话。
工作之初,家人问我:“经常面对犯罪嫌疑人,是否会感到害怕?”我想了想说:“邪不压正,我们坐在公诉席,胸前有检徽,背后有国家,怎么会害怕?”正如演讲中所说:“法治是规则,是约束,更是对抗人性黑暗与邪恶的围墙。”去年,我院出台了《信访举报失实澄清正名工作办法》,从制度上为检察权的正常运行增添了多一重保障。今后的工作中,或许会遇到“不法”的威胁,但我相信,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,加之团队和制度的保障,我们一定能披荆斩棘、乘风破浪。
而其中最令我动容的,“这就是新时代的人民检察官!他们以守卫人民美好生活为中心,以建设法治中国为使命,用专业的知识和勇于担当的精神,筑起守护公平正义的万里长城。”
在校学习时,我记得最深的一句话是刑法老师在课堂上讲的:“法律学习千万不要陷入唯法律论的怪圈,法律永远不能超越社会常识的限制,要保持人性的温暖。”以前从事商事业务的过程中,我的出发点往往只是保障委托人的权益以及保障交易过程的安全、顺畅。来到检察院后,我才真正意识到,检察工作更多时候需要从大局出发,既要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,又要保障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。坚持惩治和预防并重,把握法度与情感的平衡,摒弃就案办案的固化思维,积极延伸检察触角,拓展检察职能,才能真正实现“案结事了”。
(太仓市人民检察院黄逸伦)